泰国盾螳
0 赞数:0 #螳螂#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泰国盾螳(学名:Rhombodera sp))是产自泰国的一种螳螂,其长期被误认为是墨盖拉菱背螳,现已划分。该品种特点是体型巨大,身材匀称。雌性头背达4.2cm,头宽1.3cm+,手臂3.2cm以上,肉身体长10cm以上,翅膀长,含翅体长11cm以上。与长背型盾一样,雄性也强,大致与墨盾相当,不管是体型还是性格都首屈一指,曾是流通种最强螳螂之一,在螳圈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 中文学名: 泰国盾螳
  • 拉丁学名: Rhombodera sp
  • 别称: 复仇女神盾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纲: 昆虫纲
  • 亚纲: 有翅亚纲
  • 目: 螳螂目
  • 科: 螳螂科
  • 属: 菱背螳属
  • 分布区域: 泰国珊瑚岛及其周边区域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泰国盾螳(学名:Rhombodera sp))是产自泰国的一种螳螂,其长期被误认为是墨盖拉菱背螳,现已划分。该品种特点是体型巨大,身材匀称。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若虫期十分漫长,若虫喜高处爱倒挂,爬行速度很快擅长跳跃,适宜温度在22-30摄氏度,湿度40%-70%,生命力顽强,在受伤以后几丁质外壳可在数次蜕皮后修复,成体后对于攀爬物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必须足以支撑其体重,并且稳固。羽化需要至少三倍于体长的空间,湿度可达到90%左右,温度应适当降低,羽化大概持续约四个小时,其中抽足占比重较少主要是中途休息以及展翅过程占据大部分时间。

形态及特征

已知最大的菱背螳属成员之一,除极少数个体外,大部分均可超过9厘米,野生大个体能在12厘米以上,但它们的前胸背板不具备多少本属物种那样宽大的扩展,它们只不过胸宽等于或略大于头宽而已,一般全身翠绿色,身形在本属中相对修长,而四肢强健,看上去有一种刚柔的美。巨大的头部加上强大的双鄂使得它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并吃掉猎物,由于进食速度很快很多猎物在被杀死前就已经被吃掉大半,较为宽大的后背看上去就像古罗马斗士手里的盾牌,看上去威风凛凛。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胸板的扩张组织并非“无用”组织,这些能在和其他螳螂搏斗中有效保护它不受到致命伤害。内胸板有橘红色警戒色,时刻警告着窥探着它的潜在敌人。捕捉足强壮而且夹力很强,上面布满黑色的倒钩可以有效的帮助它固定猎物,由于它的巨大的身躯以及强悍的攻击性即使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也在它的菜谱之内。

繁殖方式

成体后,雄性一周左右即可进入发情期,而雌性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待双方都发情后即可交配,交配时间从2小时到10小时不等或者更长,不是所有螳螂都会出现食夫现象,雌性吃掉雄性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可以更好的让后代继承性状,第二点是由于饥饿,由于雌性在交配后还需要产卵这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雄性可以当做不错的选择,至于雄性是否自愿不得而知,但是交配前喂饱雌性可大大降低食夫概率。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84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