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伏虎
39 赞数:0 #趣味成语#
降龙伏虎是一则来佛教故事的成语,原意是指在用法力制服强大的龙虎,象征着征服难以对付的力量。后来,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扩展为有极大的能力,足以战胜强敌或克服巨大的困难。古代多部著作都出现过该词,例如《西游记》第十四回写道:“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写道:“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 中文名: 降龙伏虎
  • 类型: 汉语成语
详细介绍 PROFILE +

降龙伏虎,汉语成语,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出自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

释义

[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overcome powerful adversaries]比喻战胜重大困难或强大势力。亦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

例句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

《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

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呪下神龙。”

唐 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悟空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明 云梦山人《集贤宾·寿康对山》套曲:“骑白鹿,访隐居,住清虚,更索甚降龙伏虎。”

艾芜《鞍钢啊,我回来了》:“但我们的钢铁工人,善于运用近代的科学技术,拥有降龙伏虎的威力。”

成语辨析

【近义词】: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反义词】:唯唯诺诺

【歇后语】:上山入海全无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本事大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665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降龙伏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