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
0 赞数:0 #历史文物#
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海南省昌江县十月田镇,现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此铜鼓高56厘米,面径100厘米;鼓面宽大,边缘有垂檐,鼓面正中铸八芒太阳纹,鼓面边缘铸四只立蛙。其体型硕大厚重,铸造精良,保存完好。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南青铜文化,特别是海南各民族迁徙历史及文化有着较大的价值。
  • 中文名: 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
  • 类型: 铜器
  • 创作时间: 汉代
目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是一件汉代的文物,馆藏于海南省博物馆。

其他信息

文物历史

鼓是我国传统打击乐器,通常以鼓槌击之发声,在古代,鼓也是有名的军乐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人作战击鼓进攻,鸣钲则止,如此重要的铜鼓上,蹲了4只青蛙,可见古人对蛙的图腾崇拜。

文物特征

尺寸

质地 单一质地 无机质 铜

外型尺寸(cm) 通高56 面径100

具体尺寸 通高56 面径100

具体质量 23.500kg

样式

这面铜鼓,鼓面宽大,边缘有垂檐,鼓面正中铸八芒太阳纹,三弦分七晕,弦纹之间饰有云纹,鼓面边缘铸有四只立蛙,铸造精良,形状规整,极富特色,呈立体浮雕状。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991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