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玛象
0 赞数:0 #大象#
纳玛象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已灭绝,没有留下直系后裔,并不是亚洲象和非洲象的祖先。它们曾是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大约20万年前,在我国的长江、黄河等地区生活。根据1834年印度的一块股骨化石推测,纳玛象可能超过5米,体重超过20吨,这是如今大象的3~4倍重,它们的象牙动辄3米多长,可能是大象家族的体型巅峰,是有记录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
  • 中文学名: 纳玛象
  • 拉丁学名: Elephas namadicus
  • 别称: 纳玛古菱齿象,纳玛亚洲象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哺乳纲
  • 亚纲: 真兽亚纲
  • 目: 长鼻目
  • 科: 真象科
  • 属: 亚洲象属或古菱齿象属
  • 亚属: 古菱齿象亚属
  • 种: 纳玛象
  • 分布区域: 更新世的亚洲,已灭绝
目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纳玛象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也是更新世晚期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萨拉乌苏动物群中重要的化石代表。另外,到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0万年前),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也有纳玛象分布,但黄河流域已不多见。根据该纳玛象化石埋藏于黄河古道第四系河床沉积物中,石化程度不高,以及对其河床阶地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数据为19万年,可以基本确定该纳玛象化石生活于20万年前。

常见种类

亚属类

纳玛象属于亚洲象属下的古菱齿象亚属(古菱齿象或单独成属),是本亚属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除此之外,古菱齿象亚属还包古老古菱齿象,瑞氏古菱齿象,欧洲矮象,塞浦路斯侏儒象等几个种群。

生长与分布

分布

纳玛象的分布范围远不局限于中国,它们最早是于1846年被发现于印度的,之后又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大量化石。在日本还发现了因为岛屿生活而体型急剧缩小的纳玛象近亲种群。纳玛象的化石。不仅在陆地上,在静冈县的滨名湖周围,以及濑户内海的海底和沿岸地区,也大量出现。最近,在长野县的野尻湖的发掘中,发现了很多纳玛象的化石。这样就知道了有许多象定居在古代的日本。

形态及特征

与纳玛象的近亲亚洲象相比,纳玛象身材较为高大,拥有较高的头骨,额骨平宽,象牙较直且向上方内部弯曲,一般象牙长度可达3到4米,臼齿是高齿冠,适合咀嚼坚硬的植物。

生活习性

纳玛象主要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水草繁茂的环境,与陕北黄土高原气候环境相差较大。因些,该纳玛象化石的发现,不仅对查明晚更新世纳玛象在我国的分布,而且对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已发现很多著名的纳玛象化石,江苏邳州出土的象牙王就属于纳玛象。

价值及其他

灭绝时间

纳玛象和其他古菱齿象亚属成员大约于晚更新世的第四纪灭绝事件中灭绝,没有留下直系后裔,并不是亚洲象和非洲象的祖先。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19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