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诗后
0 赞数:0 #古诗#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题诗后》是很体现贾岛“苦吟诗人”特色的一首诗,写于其诗《送无可上人》之后。这首诗名为“题诗后”,是诗人写诗之后有感而发的“随笔”,既是表明自身作诗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暗含着对从弟无可上人离去的深切思念。纵观全诗,体现了诗人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煞费苦心的风格。
  • 中文名: 题诗后
  • 类型: 五言绝句
  • 作者: 贾岛
  • 创作时间: 唐代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题诗后》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作诗之艰苦,佳句之难得,吟成不禁“双泪流”;后两句写希望朋友欣赏自己的诗,流露出自信与自负之意。全诗对仗工整,用典精审,寄兴深远,于平淡中见深沉。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题诗后⑴

二句三年得⑵,一吟双泪流⑶。

知音如不赏⑷,归卧故山秋⑸。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题诗后:写在一首诗后面的文字。

⑵二:一作“两”。得:此处指想出来。

⑶吟:读,诵。

⑷知音:指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赏:欣赏。

⑸归卧:归隐。故山:比喻家乡。

白话译文

我反复琢磨三年才写出两句诗,一读它们,两行热泪就不禁流下来。

如果好朋友不欣赏,我就只有回到从前住过的山里,在萧瑟的秋风中睡去。

背景介绍

贾岛是唐代“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作诗时对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这首诗是贾岛吟成《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特点。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鉴赏评价

文学赏析

这首诗名为“题诗后”,是诗人写诗之后有感而发的“随笔”,既是表明自身作诗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暗含着对从弟无可上人离去的深切思念。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凸显了诗人作诗不易,下了很大的工夫,而精妙的诗句蕴含动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写诗后成功的喜悦和对所经历的苦楚的感慨。几个数词的连用,使得诗句别具一格。“二句”与“三年”形成强烈的对比。“二句”形容内容之少,也暗指这两句是苦心锤炼所得,诗句得来相当艰难;“三年”点明时间之长,更突出了“二句”的得来不易。诗人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但又在情理之中。“一吟”和“双泪”也形成对比,“双泪流”形容诗人所得这两句诗的辛苦,想来让人心生酸涩;也指这两句诗内容精炼动人,以至于一开口吟诵就会让人流泪。读至此处便能感受到诗句产生的震撼力量。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承接上文,表明花费这么多的时间作诗是为了知音。诗人倾注时间和感情写下的诗句,如果知音无法欣赏和感受到诗句中的深情,那还是回到空山之中聊度残年,再不写诗了,表达了一种自信和自负的态度。可谓有写诗人,有赏诗人,在作者与知音的互动中,诗的意义才能最终完成。

纵观全诗,体现了诗人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煞费苦心的风格。这首诗就是他全身心投入写作,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名家点评

北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贾岛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其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不知此二句有何难道,至于“三年”始成,而“一吟”泪下也?

南宋范晞文《对床夜话》:“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岛之诗未必尽高,此心亦良苦矣。信乎非言之难,其听而识之者难遇也。虽然,马非伯乐而不鸣,琴非子期而不调,果不吾遇也,则困盐车焦爨下,吾宁乐之,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

其他信息

后世影响

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赠喻凫》“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贻钱塘县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83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题诗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