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粿是一种广东潮汕、福建的传统特色糕点,有些地区又叫发糕,在沿海地区,如广东潮汕、台湾、闽南都有做发粿的传统,发粿一般在冬至、春节等大节目或重大祭神活动中制作。发粿的颜色大体有三类,传统的钵粄为红色,系放入白糖与酒曲制成,还有只放白糖的白色发粿或放黄糖的黄色发粿。发粿最大的特征就是发粿表面由于酵粉发酵膨胀开裂,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花,有时会在发粿分出的花瓣上点上一点红色。发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征发大财、发好运,即代表运势越好的象征。
闽南发粿的历史
发粿来源于唐朝的中原地区。是陈元光拓土开疆,行军打仗中便于携带的主食,随着漳州的开发和繁荣就流传于民间。百姓出于对陈元光将军的衷心拥戴,每次祭拜都以发粿为主食,以表敬仰之情,流传至今,发粿成了春节必备的年货之一。
闽南发粿的做法
1、把泡打粉,酵母倒入面粉里,搅拌均匀。
2、地瓜放入蒸锅蒸熟,倒入盘中,把糖倒入,搅拌均匀,压碎。
3、倒入面粉中,揉均,用盖子盖起来,发酵成2倍大即可。
4、开水烧开,放入蒸锅,蒸30分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