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
0 赞数:0 #故事#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月下独酌”这个小故事源自诗仙李白所写的《月下独酌》四首组诗,讲述的是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人能陪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由于当时诗人孤身一人,于是他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出来。他把自己变成了三个人,一个敬酒一个喝酒,场面变得热闹起来。
  • 中文名: 月下独酌
  • 类型: 故事
详细介绍 PROFILE +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春,太子李亨的老师、秘书监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没了靠山,再也无人替他遮风挡雨。此时,李白得罪了高力士和杨贵妃,唐玄宗也对他冷眼相看,张垍之流更是天天说李白坏话,就连宁王府的请柬也好久没收到过了。翰林院的同僚更是对李白视若瘟神,唯恐避之不及。更有甚者对李白冷嘲热讽。举目四望,偌大的长安城中,李白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共饮的“酒友”。万般

无奈之际,他只好一人独酌。酒酣之际,突然看见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影子,诗人顿时兴奋起来,情绪激昂地提笔写下《月下独酌四首》这一千古名篇。

“月和影毕竟是无情之物,与他们结为朋友,只能称‘无情游’。但这正反映出诗人的有情。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由‘独’幻化成不独,再由不独而‘独’到‘独’而不独,回环起伏,富于变化,是诗人独创的佳作。”(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第六册第2889页)。

李白与月的缘分很深,他祖上世居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在唐代,碎叶是西突厥突骑施汗国的领地。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天神所创造的第一人叫“阿依阿塔”,即月亮父亲。因此,人们十分崇拜月亮。每当节日的夜晚,当月亮升起,人们要向月亮恭立,祈祷给自己带来幸福平安。吉尔吉斯人对月亮的崇拜,还表现在用其比喻完美的英雄和美丽的姑娘。

在李白诗中,把男人比喻为明月的诗句尤为突出,比比皆是。他在目睹了永王的军队浩浩荡荡沿江东下时说:“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在水军宴幕府诸侍御》);当他得知好友晁衡遇难时说:“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当他想到唐肃宗收复长安时说:“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上皇西巡南京歌》);当他看到文武百官上朝的场景时说:“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古风·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当他送从甥高五去陇西时说:“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赠从甥高五》);更有意思的是,他甚至还用妻子的口吻将自己也比作明月:“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自代内赠》)……在中原文化中,多将月亮喻为温柔的妇女,很少用来比喻男性,李白频频用月亮来比喻男性,这或许也是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596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月下独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