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七中学
0 赞数:0 #中学#
广州市第七中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28号,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888年的培道中学,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铸就“爱诚真毅”校训精神,制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发展目标。广州市第七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 主管部门: 广州市
  • 创建时间: 1888年
  • 学校校训: 爱 诚 真 毅
  • 联系电话: 020-87774521
  • 英文校名: Guangzhou No.7 middle school
  • 学校地址: 广东省 广州市 越秀区烟墩路28号
详细介绍 PROFILE +

学校简介

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为创建于1888年的培道中学,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铸就“爱诚真毅”校训精神,形成“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制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发展目标。

学校现为公办完全中学,地处文化气息浓郁的东山老城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占地35863平方米,朱墙碧瓦,古朴典雅。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授予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是省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学校保持田径、管乐、合唱、篮球、无线电测向等传统优势,开设“培道”特色课程,获广州市高中特色课程重点立项;创立“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在境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红星班开设英语国际课程,由专职美国教师任教。每年与香港培道中学、澳门培道中学、国外学校师生进行文化交流,每年寒暑假都承办由省侨办组织的中美名校交流冬令营和夏令营,连续多年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CISV夏令营,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方面独具优势。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市级名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79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3人,多人作为学科带头人担任省、市教研会骨干。

文化传统

校徽

上方是校名:广州市第七中学;下方是校训:爱城真毅;1888是建校年份。中间的图案:四叶酢浆草。酢浆草是南方田间常见的蔓生小草,普通而美丽。酢浆草通常只有三叶,四叶酢浆草很少见,民间俗称幸运草。以四叶酢浆草做校徽图案,象四颗心连在一起,既代表爱、诚、真、毅四字校训,也象征本校学生的友爱团结,还寓意本校学生是时代的幸运儿。同时寓意本校学生坚韧而团结,美丽而随和,遍布祖国四面八方,被大地所哺育,在阳光下蓬勃生长。

校训

爱、诚、真、毅

爱以存善;诚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

校歌

岭南红棉七中艳,百度春秋培道缘;

薪火相传声名远,春风化雨桃李妍;

爱诚真毅德立身,莫等闲,强国在少年;

学贯中西能为本,争朝夕敢为天下先,朱墙先;

碧瓦汇俊彦,四叶青草紧相连;

修学储能融百家,经世致用开新园;

爱诚真毅德立身,莫等闲,强国在少年;

学贯中西能为本,争朝夕敢为天下先;

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1888年,广州市第七中学创办。

1913年,开办蒙学师范班。

1919年,蒙学班归并培正中学附小,母校专办女子教育,设中学、师范、小学及幼儿园。正式命名为“广州培道女子中学”,开办培道夜校。

1924年,中学改为三.三制,即初、高中各三年。

1938年,学校由肇庆再迁往香港,在九龙广华街租赁楼房二十六个房间为校舍。

建国之后

1953年,培道女中改为公校,称“广州市第二女子中学”。陈慕洁仍任校长,并派钟素华来校任副校长,广州培正中学改为公校,称“广州市第七中学”。

1956年,女二中改称“广州市第三十中学”。

1958年,原广州七中校址开办广州师范学院,广州七中迁入三十中,合并后改名“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60年,合并了寺贝通津小学,改称“广州师范学院实验学校”。

1962年,广州师范学院停办,中学部分复名为“广州第七中学”。

2008年,被授予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86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