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ト楞寺酥油花
0 赞数:0 #特色工艺品#
拉ト楞寺酥油花是甘肃拉ト楞寺所的特色手工艺品,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制作分为扎骨架、做胚胎、敷塑、装盘四道工艺。拉ト楞寺的酥油花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为题材内容,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色彩艳丽,造型精美。
目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拉卜楞寺酥油花工艺特征

拉卜楞寺酥油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由于色彩艳丽、工艺独特、造型精美,酥油花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酥油花是拉卜楞寺“毛兰木”大法会中最精彩的一幕,也是藏族佛教造型艺术珍品的一次大展览。

拉卜楞寺酥油花制作技艺

拉卜楞寺酥油花是由嘉木样府邸,拉卜楞寺等六大学院,河南蒙旗王府,精心制作而成,酥油花制作分为四道工艺。

1、扎骨架

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用加工的柔软草束、麻绳、竹竿、棍子等物扎成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

2、做胚胎

其次是“做胚胎”,塑造的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和上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黑色塑造油泥。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的造型。

3、敷塑

再次是“敷塑”,塑造的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的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有的还要用金、银粉勾勒,完成各色形象的塑造。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的温度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身边放有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他们要不时将手浸入冰水中。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而艳丽的酥油花不断生成。

4、装盘

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瞻玩味。

拉卜楞寺酥油花历史起源

酥油花,相传起源于西藏。唐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结婚时,从长安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学佛成功之后,便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冠,佛身上献了披肩,还供了一朵酥油花和大量的供献和酥油灯。从此形成了藏传佛教正月十五日酥油花供灯盛会。拉卜楞寺“酥油彩塑展”由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波所创立,到现在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了。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29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