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堆画
0 赞数:0 #特色工艺品#
兼具雕刻美感和国画情趣的通草堆画,很有收藏价值。通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取出的通草片是制作通草堆画的原料,洁白如玉,结构细密,采用大造型和小造型的两部法,创造了素堆与彩堆两大形式,许多来遵义的旅游者,大多要购置一两幅通草堆画以作纪念。一幅好的通草堆画,具有强烈立体感,既有高雅明洁的牙雕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浑然一体,不管是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无不千姿百态,各尽其趣。
详细介绍 PROFILE +

通草堆画品质特点

通草堆画的画面讲究留白,给人以想象,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堆贴技艺。制作通草堆画,采用大造型和小造型的两部法,创造了素堆与彩堆两大形式,并以素堆为主。素堆中的形象刻画,强调堆、雕、贴、画、衬五种技巧,常用刀法有刻、压、划、刮、刺、凿、破等七法,堆造的花、鸟、虫、鱼、人物、走兽等,活灵活现。画与堆,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浑然一体,既保留了中国画浓郁的笔墨情趣,又突出了明洁秀雅的牙雕立体效果。

通草堆画制作方法

通草堆画以中草药的通草为原料,以素堆法为主,经过匠心构思、设计、制图、试制、切片加工成通片,精心雕刻成形,绘画组装成堆画。

通草堆画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遵义市工艺美术厂美工师的左靖,在江浙羽毛堆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改平贴为彩贴,变彩绘为素堆,创新使用了不施色彩、多层次、厚堆、叠堆的手法,创造出立体感强、又有牙雕质感的遵义通草堆画。作品画面采用国画笔法,保持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画面讲究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

1972年,遵义通草堆画首次参加广州交易会之中国新题材工艺美术展览会,便获得国内外观众青睐,国外客商当即订货。之后订货额逐年增加,遵义通草堆画逐渐走进欧美等地。作为中华民族工艺精品,遵义通草堆画还多次被选送到法国、英国及日本等国交流展出。

1975年,左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制作《迎客松》《金丝猴》《鹦鹉闹梅》《孔雀开屏》《松龄鹤寿》等5幅大型通草堆画,在具备庄严、华丽、大气的浮雕壁画效果的同时,还洋溢着浓郁的贵州特色。

1984年,遵义通草堆画作品《鹦鹉闹梅》获贵州省优质旅游产品奖,并参加全国旅游产品展评。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遵义通草堆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作为遵义通草堆画第二代传人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左靖之女左惠平依旧坚持创作和传承,并带领儿子李跃积极开展传承和发扬通草堆画技艺的活动。

2005年,随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展开,遵义通草堆画又重新引起了重视。随后,相继入选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为更好地发扬和传习遵义通草堆画,20135月,李跃在遵义成立“遵义腾飞工艺品制作经营部”;20146月,又成立“遵义通草堆画工作室”;201512月,再成立“遵义通草堆画传习所”,免费传授通草堆画制作技艺。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9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