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普安观
0 赞数:0 #宗教场所#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普安观原名西名庵,由明代僧人普安于1596年创建,清代由道士钱来吉重修,融合佛教(普安)与道教(钱来吉)的建筑风格,形成“佛道共居一山”的独特现象。普安观供奉太上老君、关羽等道教神祇,峰顶原有五尊石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阿閦佛、西阿弥陀佛、南宝生佛、北不空成就佛),现多为现代重塑的墨玉佛像。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普安观,位于千山五佛顶景区,是千山海拔较高的道观。原名西名庵,由明代僧人普安于1596年创建,初建茅堂三间及玉皇洞。清代道士钱来吉化缘重修,因纪念普安大师而更名为普安观。观内分东西两殿:东殿老君楼(民国建)供奉太上老君、吕洞宾、邱处机;西殿关帝庙(清代建)供奉关羽、药王孙思邈及黑妈妈。建筑体现佛道融合特色,道教人物与佛教护法神共处一观。明代万历年间开发五佛顶,1990年建成索道后可通过石阶抵达普安观。相关传说包括普安大师与弟子宏光“焚腿煮石”的苦修故事。

景点景观

道教宫观。在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五佛顶之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内有东西两殿,东为老爷殿,内供关圣帝君、岳飞、药王塑像,西为老君楼,中奉太上老君与吕洞宾等,楼后有一天然石洞,洞中祀奉玉皇大帝,故而人称“玉皇洞”。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18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