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塑
0 赞数:0 #面塑#
面塑是北京民间工艺的“一绝”,在北京土生土长,并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最著名的就是面人郎、面人汤。北京面人郎艺术题材面广,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对三百六十行的情形和各种老北京民俗都有生动的反映,作品手法简洁,造型准确,形态逼真,装饰洗练,在北京面塑艺术中独树一帜。面人汤创作出核桃面人、浮雕面塑、悬塑面人和制钱面塑等多种样式,面塑形体完整饱满,造型略作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制作手法多样,注重神气动态,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北京面塑介绍

面塑俗称面人,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加彩后捏塑成的人物、禽兽、花卉等,流传于中国各地,尤以北京地区最为闻名。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北京面塑的艺术特点

北京面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北京面塑的代表人物

面人郎和面人汤是北京面塑的两个主要流派,是北京面塑的代表人物。

面人郎

郎绍安(1909年2月-1992年),别名郎双喜、号面人郎,北京人。郎绍安曾跟从“面人大王”赵阔明学艺,后形成自己的面塑艺术风格。面人郎艺术题材面广,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对三百六十行的情形和各种老北京民俗都有生动的反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郎绍安练就了“眼明手快”、“看得准,拿得稳”的捏塑绝技,其作品手法简洁,造型准确,形态逼真,装饰洗练,在北京面塑艺术中独树一帜。

面人汤

面人汤是第一代面塑大师,1882年生于通州。从小喜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都有研究。“面人汤”面塑,清末由汤子博首创,他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采众长,将民间面人由“签举式”改为“托板式”,进而创出核桃面塑、浮雕面塑、悬塑面人等多种形式,题材也拓展得极为广泛,有书卷人物、戏曲人物、仙佛人物等,用料从面粉到陶、木、泥等,以大量成功的作品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地位。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88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