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0 赞数:0 #诗歌#
《采莲曲》是现代诗人朱湘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收录在诗集《草莽集》中。这首诗写得美丽轻盈,唱出了一种宁静迷人的境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婉转幽静,飘忽轻扬,有说不出的甜美与和谐;同时体现了诗人对诗、对人生的全面追求,是诗人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冷酷人生的逃避的真情流露。
  • 中文名: 采莲曲
  • 类型: 诗歌
  • 作者: 朱湘
  • 创作时间: 1925年10月24日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采莲曲》是现代诗人朱湘创作的诗歌,收录在《草莽集》中。诗里“左行,右撑”、“拍紧,拍松”等处,以先重后轻的自然天韵,表现出采莲小舟划过时上下浮动的一种感觉。这首诗写得美丽轻盈,唱出了一种宁静迷人的境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婉转幽静,飘忽轻扬,有说不出的甜美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采莲曲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⑴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⑵。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⑶;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⑷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字词注释

⑴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⑵夷犹(yíyóu):同“夷由”,犹豫,徘徊不前。

⑶婆娑(pó sūo):枝叶扶疏的样子。

⑷飔(sī):凉风或疾风。

背景介绍

此诗创作于1925年10月24日。当时,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主动接受和吸纳中国传统诗学的艺术表达方式,努力追寻传统诗歌清丽柔美的境界。而在生活上,诗人寄人篱下,与兄弟姐妹不和睦。同时,诗人才华也不能得到时代的充分认可。诗人通过《采莲曲》这首诗歌来寄托其人生理想。

作者介绍

朱湘(1904~1933),字子沅,生于湖南沅陵县。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是新月派重要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1933年12月4日,因生活困顿、愤懑绝望,自沉于采石矶。

鉴赏评价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诗共五节。第一节(“小船呀轻飘”至“莲舟上扬起歌声”)写摇舟入池。“轻飘”既写采莲舟之轻巧,又写其行进之快;“杨柳”、“颠摇”则彰显了采莲女的婀娜身姿。荷叶大而绿,荷花娇而艳。夕阳中闪闪的微波,所有这一切均感染了采莲女,使其不禁放声歌唱。

第二节(“菡萏呀半开”至“浆声应答着歌声”)写溪间采莲。河水清澈见底,在荷叶下潺潺流过。采莲女动手采莲了,手碰到了荷叶,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滑动着,木桨拍打着水面,发出的声响连同采莲女的歌声一起融入了大自然之中。

第三节(“藕心呀丝长”至“波上抑扬着歌声”)写开始采藕。她纤细的手碰到藕又犹豫了。她的歌声没有被水吞没,而是随着水波一上一下。此时歌声的升降与水波的起伏巧妙地结合到一起,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四节(“莲蓬呀子多”至“风飔荡漾着歌声”)写溪中采蓬。莲蓬子很多,就像两岸婆娑的榴树、喧躁的喜鹊、落上新的榴花。而采莲女不知什么原因,耳鬓泛着微红。风起风又停,采莲女的歌声在风里荡漾。

第五节(“升了呀月钩”至“虚空里袅着歌音”)写摇舟离去。夜幕降临了,月牙爬上了天幕,牛郎织女星出来了。雾起了,风起了,采莲女摇着舟飘去了。采莲女走了,花芳花香因为无人感知也消融了。唯有采莲女的歌声,若隐若现,萦绕在空寂的天地间。

此诗较好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语气词、短语、短句的巧妙使用,描绘出东方少女独有的卓越风姿,是为绘画美;“呀”字的反复使用,两字短语的并列,各节不同的韵脚,读来朗朗上口,是为音乐美;诗的各节整齐划一,节与节之间各部对衬,五节就是五幅优美的水彩画,是为建筑美。

《采莲曲》创造了一种非常美好的意境。而诗人当时所经历的事情是:与清华校方产生不愉快事件、因同病相怜与刘霓君结婚,却经常吵架、与兄弟闹翻……由此可见,朱湘的现实里绝没有一丝《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的痕迹。《采莲曲》也完全不合朱湘的性格气质,其格调是欢快的,恬然的。所以说,《采莲曲》体现了诗人对诗、对人生的全面追求,是诗人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冷酷人生的逃避的真情流露,是诗意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分离,是诗人“芳香的梦”的温暖归宿。

艺术特色

(1)理想的境界:现实的不容,使朱湘转而塑造理想的生活。采莲本身就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轻松、洒脱,不为人为而纷纭、复杂。《采莲曲》很自然地写到了这一优美别致的自然环境: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西下,金波粼粼……“荷花呀人样妖娆”,荷花喻人,自然而然的想到采莲女,想到采莲女的劳动,想到采莲女的爱情。妖娆的荷花一般的人儿和人一般妖娆的荷花呼应,采莲女的娇羞和天上人间的美景叠影,典雅清纯的东方少女和幽远雅致的乐声歌声交融,花香伴着衣香,浆声和着歌声,构成了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创造出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境界。这境界就是朱湘的心声——他向往着采莲女的“不谙世事”和“与世无争”。

(2)阴柔的建行:《采莲曲》甚至连字句的排列也体现着诗人向往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各节间均是隔行退后一字起行,中间夹进退后二格自立的二字行。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夹用,从直观上就领略到《采莲曲》恰如少女的眸子一样纯净无邪,不为世俗所污。而最阴柔的建筑又配上最流畅、最疏朗的音韵,更使《采莲曲》倍添风致。

当然,《采莲曲》也明显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结尾小船的消失,歌声的时隐时现,则感到空灵,倍感其境过清。而这,也恰恰符合朱湘的气质和性格。

名家点评

沈从文《论朱湘的诗》:用东方的声音,唱东方的歌曲,使诗歌从歌曲意义中显出完美,《采莲曲》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766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采莲曲】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