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中文版)
0 赞数:0 #文学作品#
季羡林曾长期致力於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因此他把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完全翻译成中文,于1980至1984年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八册。本书是全世界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其代表了我国在南亚古代文学,尤其是梵语文学中世界性的高度,堪称文学翻译领域的巅峰之作。此外,季羡林另翻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等。
  • 中文名: 罗摩衍那(选译)
  • 类型: 印度史诗
  • 作者: (印度)蚁垤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罗摩衍那(选译)》是刊登在《世界文学》1978年第2期的图书,作者是(印度)蚁垤,译者是季羡林。

内容介绍

从《罗摩衍那》第二篇《阿逾陀篇》选出了第十八章至第二十章,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七章,共八章,二百二十一颂,译为汉文。

内容讲的是:罗摩决定自愿流放后,走去见他的母亲。他母亲憍萨厘雅劝他改变主意(第十八章)。他又同罗什曼那商量,大讲命运决定,无法抗拒(第十九章)。罗什曼那气得暴跳如露,义正词严,批驳了罗摩那一套封建道德和宿命论(第二十章)。罗摩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悉多,劝她守法遵礼(第二十三章)。悉多坚决要同罗摩一起流放(第二十四章)。罗摩描绘林中的艰险,吓唬悉多(第二十五章)。悉多仍然坚持要跟他走(第二十六章)。罗摩终于同意(第二十七章)。上面介绍的八章,约等于全部史诗的百分之一。只能说是鼎尝一脔,豹窥一斑。但是,三个主要人物都出场了,而且都亮了相。罗摩的那一套议论,是要批判的。悉多以一个弱女子,表现了极为坚强的性格,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她的议论流露出三从四德的腐朽气,也要加以批判。只有罗什曼那的那一番批驳封建道德和命运的话,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古代科学不发达、命运的威力还显得难以抗御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一番话无所畏惧,铿锵有力,简直可以说是掷地作金石声,两千年以下,我们读了,还觉得虎虎有生气。毫无疑问,这就是本书的精华。——季羡林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720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罗摩衍那(中文版)】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